两沼滟寒碧,一堂纳宽闲。 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霁雪清香繁。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 杂华境徧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觉心隠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 跏趺不语亦不默,篆烟一缕春昼长。 释迦老子何所见,教谭三百皆方便。 就中一处最亲切,转物不为物所转。 此堂物物元无殊,随人受用有亲疎。 尘尘摄入大毗卢,应笑本来物无转亦无。
题觉心居士转物轩
译文:
### 逐句翻译
- **两沼滟寒碧,一堂纳宽闲**
两个池塘里,波光潋滟,泛着清冷的碧绿之色;一座厅堂,安静宽敞,能让人的心也跟着闲适下来。
- **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霁雪清香繁**
高高的柳树在春天里舒展开新鲜翠绿的枝叶;寒梅在雪停天晴之后,散发着浓郁而清幽的香气。
-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
精心栽培那些优良的花木,它们常常开得灿烂多姿;四季的芬芳香气,轮流交替,各有一番景致。
- **杂华境徧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纷繁的花境遍布在微尘般的世界里;十种波罗蜜(佛教修行的十种方法)之间相互配合,有主有伴。
- **觉心隠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
觉心居士斜靠在几案旁,悠然自在地徘徊;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功能都运用得十分精妙,没有什么能使他屈服。
- **跏趺不语亦不默,篆烟一缕春昼长**
他结跏趺坐,既不说话,也不沉默;一缕篆香袅袅升起,在这春日的白昼里,时光显得格外漫长。
- **释迦老子何所见,教谭三百皆方便**
释迦牟尼佛祖究竟看到了什么呢?他所说的众多教法,都是为了方便众生修行啊。
- **就中一处最亲切,转物不为物所转**
在这些教法当中,有一点最为真切重要,那就是能够主宰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左右。
- **此堂物物元无殊,随人受用有亲疎**
这转物轩里的每一样东西,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随着不同人的感受和使用,才有了亲近或疏远的分别。
- **尘尘摄入大毗卢,应笑本来物无转亦无**
将每一粒微尘都融入到毗卢遮那佛的法身之中;想来应该会觉得好笑吧,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外物既无所谓转动,也无所谓不转动。
### 整体理解
这首诗围绕觉心居士的转物轩展开,先描绘轩外池塘、柳树、寒梅等自然美景,展现四季花木的繁盛。接着引入佛教元素,提及“十波罗蜜”,描述觉心居士的修行状态,他能精妙运用六根,安坐于篆香袅袅的轩中。诗中还探讨了释迦牟尼的教法,强调“转物不为物所转”这一核心观点,最后指出外物本质无别,关键在于人的内心感受,若能融入佛法的境界,就会明白物的转动与不转动其实都是虚幻的。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