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芦达磨赞

南头问,不善答。 北头去,不相合。 自谓踏得著,全然没交涉。 无枝叶处,枝叶纵横。 无风波处,风波匼匝。

译文:

在南边有人问他问题,他却不善于应答。于是往北而去,结果也和当地的情况格格不入。 他自己觉得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真谛,好像找到了修行的正途,可实际上跟真正的佛法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本应没有多余枝节的地方,却生出了许多纷繁复杂的事端;在本应平静无波的地方,却掀起了层层叠叠的风波。 这首诗是对渡芦达摩相关形象的一种带有独特视角的评价,这里的“赞”并非赞扬,而是以一种看似调侃、批判的方式来表达对达摩所谓“传道”等行为的看法,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某种刻板的修行理解和外在行为表现的质疑。
关于作者
宋代释大观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 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