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政桥

潮之距京数千里,长短邮亭几屈指。 脚踏富沙路恰分,山傍云飞峰乱起。 低头万里瞰长江,如羊很石争跳梁。 篙师骈首帽裹黄,舟行如飞电掣光。 褰裳浅不比涉洧,舍安就危岂得计。 何人鞭石压涛惊,巨川不假舟楫济。 俶谋计直凡几缗,千柱津梁谈笑成。 遂令深谷化平陆,飞翚直上凌空青。 行尽吴头并楚尾,多少风光经眼底。 胜绝未有如此桥,虹光映水洞表里。 春来雨涨添洪波,波底森森剑戟罗。 群鱼拨剌惯砰磕,跃水欲作龙腾梭。 未寒石卷浪花雪,清晓日浴金盘赤。 更如鏖战万鼓鸣,俯观颜容变行客。 人间无限事不平,吞恨饮气那能名。 谁能似此翻长舌,日夜怒号如诉声。

译文:

潮州距离京城有数千里之遥,一路上经过的长短邮亭,屈指可数。 我脚踏在富沙的道路上,此处正好是道路的分岔口,山峦挨着云雾飞扬之处,峰峦错落起伏。 我低头俯瞰万里长江,江中的礁石如同羊群一般,争相在水中跳跃。 船夫们并排站着,头戴黄色的帽子,船只行驶起来如飞一般,像闪电划过一样迅速。 撩起衣裳在浅水中行走可不像渡过洧水那样简单,舍弃安全而选择危险,这可不是明智的打算。 不知是何人驱使石头镇压波涛,让人们不用依靠舟船就能渡过这大河。 当初谋划建造这座桥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呢?但这座有着千根柱子的桥梁,却在谈笑间就建成了。 它让幽深的山谷变成了平坦的陆地,桥身如飞鸟展翅一般,直上云霄。 我走过吴地的尽头和楚地的尾部,见过多少美丽的风光。 但从未见过如此绝妙的桥,彩虹般的桥影倒映在水中,内外通透。 春天来了,雨水增多,江面增添了汹涌的波浪,波底好像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剑戟。 群鱼在水中活泼地游动,不时发出砰砰的声响,它们跃出水面,好似龙腾梭飞。 还没到寒冷的时候,石头激起的浪花就像雪一样洁白,清晨的太阳像金色的圆盘在水中沐浴。 桥下的涛声更像是激烈鏖战中万鼓齐鸣,低头观看的行人脸上都变了颜色。 人间有无数不公平的事情,人们只能吞恨饮气,难以用言语表达。 谁能像这座桥一样,日夜发出怒号,好似在诉说世间的不平呢。
关于作者
宋代赵希逢

赵希逢,太祖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八)。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为汀州司理参军(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开禧初华岳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编管建宁时,希逢与华交往甚密,差不多尽和华《翠微南征录》中诗。《南征录》中亦有《贺赵法曹》《答赵法曹》等诗,当即其人。原诗题注中介绍其生平为字可久(一作可父),“以词赋明经屡首监曹,初尉赣之石城,……次任建安法曹。明年复为南省锁试第一,又明年发兵上边”。 赵希逢诗,据《后村千家诗》、《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