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邻女搔绵吟

门外数声风动竹,知是客来憇舆辐。 嫣然一笑为谁开,眼前喜见人如玉。 奚奴侧背□锦囊,共看娇容理蟹筐。 可堪清晓正凝霜,冰筯入手生寒芒。 袜尘微动缫车索,三尺龙孙横左握。 初方一缕渐如纶,衮衮不断巧绵络。 沿淮土旷人更稀,未冬寒风已透帏。 闲田不种木棉树,卒岁可怜无褐衣。 岭南弥望无处著,堪与梨云同寞寞。 收来比屋机杼鸣,谁复号寒叹落魄。

译文:

### 翻译 门外传来几声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我就知道是客人来了,停下了车舆。 那邻家女子嫣然一笑,这笑容是为谁而绽放呢?眼前欣喜地见到她美如璞玉。 书童侧身背着那锦囊,我们一同看着这娇美的女子整理着蟹筐。 怎奈何清晨时分正凝结着寒霜,那冰冷的棉筯拿在手里,都透着寒冷的光芒。 她脚步轻移,带动了缫车的绳索,左手横握着那如三尺龙孙般的工具。 一开始只是一缕棉线,渐渐地变得像丝带一样,绵绵不断,巧妙地缠绕着。 淮河沿岸土地空旷,人口更加稀少,还没到冬天,寒风就已经穿透了帷幕。 闲置的田地里不种木棉树,到了年终,可怜那些人连粗布衣服都没有。 岭南地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木棉,它却只能和那梨花云一样寂寞。 要是把木棉收来,家家户户的织机都能鸣响,又有谁还会在寒夜中哀叹自己穷困潦倒呢。 ### 解析 这首诗前半部分描绘了邻家女子劳作的场景,以风动竹响引出客人到来,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姿态以及她操作缫车的过程。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淮河沿岸和岭南地区木棉的种植情况,感慨淮河沿岸闲置土地不种木棉,致使百姓无衣可穿,而岭南木棉虽多却未得到充分利用,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
关于作者
宋代赵希逢

赵希逢,太祖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八)。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为汀州司理参军(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开禧初华岳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编管建宁时,希逢与华交往甚密,差不多尽和华《翠微南征录》中诗。《南征录》中亦有《贺赵法曹》《答赵法曹》等诗,当即其人。原诗题注中介绍其生平为字可久(一作可父),“以词赋明经屡首监曹,初尉赣之石城,……次任建安法曹。明年复为南省锁试第一,又明年发兵上边”。 赵希逢诗,据《后村千家诗》、《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