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李颐老易

易之广大,无方无体。 河图授羲,斯文天启。 爰画以象,是陈八物。 演六十四,阖辟伸屈。 文系繇辞,二千爻旨。 孔绝韦编,十翼备矣。 后来濂洛,发明几尽。 万世学者,于此取信。 弘毅李君,以身体易。 消长验气,吉凶考德。 方初学时,四载忘寐。 感苍筤竹,至产于地。 盖三十年,然后成书。 其语不费,其趣有余。 予得其稿,日置书案。 熟视厥履,为之三叹。 道无隠显,形上繇下。 修辞立诚,穷神知化。

译文:

《易经》的道理广阔宏大,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和形态。在远古之时,上天将河图授予伏羲,这代表着文化斯文得到了上天的开启。 伏羲依据河图画出卦象,陈列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卦之象。后来又推演出六十四卦,有开合屈伸之变。周文王撰写了卦辞和爻辞,阐释了两千多条爻辞所蕴含的旨意。孔子晚年痴迷研读《易经》,致使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还为《易经》撰写了《十翼》,让《易经》的体系完备起来。 后来周敦颐、程颢、程颐等濂洛学派的学者,对《易经》的道理进行发掘阐释,几乎把其中的奥妙都揭示出来了。后世的学者们,都从这些阐释中获取对《易经》的信赖和理解。 有一位坚毅宽宏的李颐老先生,他用自己的身心去体悟《易经》。从节气的消长来验证《易经》所蕴含的气运变化,从品德的好坏来考察吉凶之象。刚开始学习《易经》的时候,他整整四年废寝忘食。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使得苍筤竹在当地生长出来。 大概经过了三十年的钻研,他才写成了关于《易经》的著作。他书中的语言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话,但是其中蕴含的意趣却十分丰富。我得到了他的书稿,每天都把它放在书桌上。仔细地阅读他的著作,不禁为之再三感叹。 大道无所谓隐蔽或彰显,形而上的道理是从形而下的事物中衍生出来的。我们要修饰言辞以确立诚信,探究事物的神妙变化,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哲理。
关于作者
宋代赵汝腾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