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怀襄,孔殿岿然。 文未坠地,道昭于天。 轮奂鼎新,丁奠揭虔。 肃肃冠佩,粲粲豆笾。 惟圣立范,载籍具传。 浑浑噩噩,书教百篇。 危微精一,纲领所先。 诗六义教,风雅颂全。 曰思无邪,蔽以一言。 易教精微,四德首元。 演六十四,母坤父干。 春秋事教,惟义与权。 行夏之时,独许颜渊。 乐教导和,钟鼓管弦。 雷出地豫,乐之大原。 礼教导中,三百三千。 其端辞逊,如始达泉。 垂兹六教,何千万年。 睠惟此邦,儒哲比肩。 厥有考亭,是绍涧瀍。 发挥六学,有功圣贤。 守吏初献,与士周旋。 祀毕作颂,同志勉旃。
癸丑仲秋建安郡学丁奠退而作颂并勉同志之士颂曰
译文:
宋理宗癸丑年(公元1253年)仲秋时节,在建安郡学举行丁祭奠孔之礼,礼毕之后我写下这首颂诗,并且以此勉励志同道合的学子们。颂诗内容如下:
建安郡的建水泛滥成灾,然而孔庙却依旧巍峨挺立。文化没有沉沦于大地,大道在天空中闪耀光明。如今孔庙经过翻修焕然一新,在丁祭时我们怀着虔诚之心举行祭祀。参与祭祀的人们衣冠整齐肃穆,祭祀用的礼器洁净而光彩夺目。
至圣先师孔子树立了道德和学问的典范,这些都在典籍中完整地流传下来。那浩如烟海的典籍,就像有百篇之多的书教一般,蕴含着深邃的道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学问的纲领,是首要的准则。《诗经》用六义来教化世人,风、雅、颂各类诗篇完备无缺。可以用“思想纯正”这一句话来概括《诗经》的主旨。
《易经》的教诲精深微妙,以元、亨、利、贞四德为首要。它推演成六十四卦,以坤为母、以干为父,构建起宏大的哲学体系。《春秋》以史事来进行教化,注重的是道义和权变。孔子赞同实行夏代的历法,唯独对颜回的学识和品德给予高度肯定。
音乐的教化是为了引导人们达到和谐的境界,有钟、鼓、管、弦等乐器演奏。就像雷声从地下响起带来愉悦,这是音乐的根源所在。礼仪的教化是为了引导人们行为适中,有繁杂细致的礼仪规范。礼仪的开端在于言辞谦逊,就如同刚刚涌出的泉水。
孔子留下这六种教化之法,历经了千百年。看看我们这个地方,儒家的贤哲人才辈出。这里有朱熹这样的大儒,他继承了周敦颐等先哲的学问。他对六经之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发挥,对圣贤之道有很大的贡献。
地方官员作为主祭进行初次献享之礼,与学子们一同参与祭祀活动。祭祀结束后我写下这首颂诗,希望志同道合的学子们相互勉励,努力追求学问和道德的提升。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