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夏咏月岩

老蟾窃灵药,堕魄下尘寰。 迹误采石江,名虚巫峡山。 长风送之来,寄影千丈岩。 列壁当层云,虚白生光寒。 婆娑仙桂影,中著孤根蟠。 宛宛学扇初,盈盈一钩弯。 如出沧海头,半揭烟霄端。 风雨不改度,晦朔从循环。 山灵夺天目,作此奇哉观。 阅尽来去人,了不苍其颜。 所欠断鳌始,一阙难磨镵。 凭谁驾长梯,取置怀袖间。 为施玉斧工,修作宝鉴团。 岂无女娲之手吕翁指,运此神造应非难。 何如存我真面目,妩媚一笑只作青山看。

译文:

月亮就像那偷了灵药的老蟾蜍,魂魄坠落凡间。 它的踪迹就像李白在采石江的传说那样虚幻,名字也如同巫峡山一样徒有虚名。 强劲的风把它送了过来,将身影投映在千丈高的岩石上。 层层石壁对着层层云朵,洁白的光影散发着清冷的光辉。 仿佛能看到那婆娑的仙桂影子,中间有孤零零的桂树根盘绕着。 月亮起初就像刚刚展开的扇子,弯弯的如同一枚精巧的钩子。 好似从沧海的尽头升起,半露在云霄之上。 无论风雨如何,它都保持着自己的规律,随着晦朔不断循环。 这山的神灵仿佛夺走了天的眼睛,造就了如此奇妙的景观。 它看尽了来来去去的人,自己的容颜却丝毫未变。 可惜就像少了断鳌立天的壮举一样,月亮有残缺难以雕琢完美。 谁能驾着长长的梯子,把月亮摘下来放在怀袖之中呢? 然后请能工巧匠施展玉斧神技,把它修琢成完美的宝镜。 难道就没有像女娲那样神奇的手、吕洞宾那样的仙指,运用神力来完成这一切吗?其实这应该也并非难事。 但又何必呢,不如就保留它的真面目,它那妩媚的样子,就当作一座青山来欣赏吧。
关于作者
宋代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