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老干墨微焦。 笔头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 粧缀蜂须拟笑靥,稳拖鼠尾施长条。 尽吹花侧风初急,犹带枝头雪未消。 松竹衬时明掩映,水波浮处见飘飖。 黄昏时候朦胧月,清浅溪山长短桥。 閙里相挨如有意,静中背立似无聊。 笔端的皪明非画,轴上纵横不是描。 顿觉坐来春盎盎,因思行过雨潇潇。 从头总是汤杨法,拚下工夫岂一朝。
康不领此诗又有许梅谷者仍求再赋长律
译文:
这幅画里,画家着重描绘花朵,而对花枝的勾勒则较为轻淡。那苍老的树干,用墨微微带着焦色,画出了如鱼鳞般的纹理。
画笔在纸上轻点三次,就仿佛攒聚成了一片花瓣,又精心地以圆润的墨晕点出如花椒般的花蕊。
画作中用线条点缀出如同蜜蜂触须般的花蕊,好似美人脸上的笑靥;稳稳地拖出如老鼠尾巴一样的细长线条,当作梅枝。
画面中风势正急,好像把花朵都吹得偏向一侧,枝头还带着未消融的残雪。
旁边衬托着松竹,使得梅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水中倒映着梅花,仿佛随着水波在轻轻摇曳。
画里呈现出黄昏时分,朦胧的月色洒下;还有那清幽浅淡的溪边山间,错落着长短不一的小桥。
热闹之处,梅花相互挨挤,好似彼此之间有着某种情意;安静之时,有的梅花独自背立,又好像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
笔下所绘的梅花鲜艳明丽,这哪里像是普通的画作;画轴上纵横的线条,也绝非一般的勾勒之笔。
看着这幅画,顿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环境中,由此又想起曾经在潇潇春雨中走过的情景。
这幅画从头至尾都运用了汤正仲和杨无咎两位画家的技法,可见画家为了画好这幅画,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下的功夫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