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禅祖花光,得其韵度之清丽。 节庵绍逃禅,得其萧散之布置。 回观玉面而鼠须,已见工夫较精致。 双枝倒作鹿角曲,生意由来端若尔。 所传正统谅末节,舍此的传皆伪耳。 僧花工之工则麤,梦良意到工则未。 女中却有鲍夫人,能守师绳不轻坠。 可怜闻名不识面,云有江西陆公济。 季衡麤丑恶拙祖,弊到雪篷滥觞矣。 所恨二王无巨法,多少东邻拟西子。 是中有趣岂不传,要以眼力求其旨。 踢须正七萼则三,点眼名椒梢鼠尾。 枝分三叠墨浓淡,花有正背多般蕊。 夫君固已悟筌蹄,重说偈言吾亦赘。 谁家屏障得君画,更以吾诗跋其底。
里中康节庵画墨梅求诗因述本末以示之
译文:
康节庵在乡里,有人请我为他画的墨梅作诗,我就把相关的来龙去脉讲述出来。
逃禅老人继承了花光和尚的画风,得到了花光和尚那种韵味风度的清新秀丽。节庵传承了逃禅老人的技艺,获得了逃禅老人那种萧散自然的画面布置之妙。回头再看那些用玉面纸和鼠须笔创作的画作,已经能看出节庵在绘画上的功夫更为精致。他画的双枝像鹿角一样弯曲倒挂,那勃勃的生机原本就是这样展现的。
人们所传的正统技法其实只是细枝末节,除了节庵所传承的,其他所谓的传承都是假的。僧花光作画虽然有功夫但稍显粗糙,梦良作画意境有了但功夫还不够。女子里面有个鲍夫人,能够坚守老师的法度而不轻易失范。可惜我只是听闻却没见过面的,还有那江西的陆公济。季衡的画作粗糙丑恶,到了雪篷那里,这种弊病就像江河源头的水开始泛滥一样。遗憾的是没有像王羲之、王献之那样完善的绘画法则,多少人就像东施效颦一样去模仿。
这其中的趣味难道就不能传承吗?关键是要用心用眼去领会其中的意旨。画梅时,枝干的趯须要正,七个萼片搭配三个花蕊,点花蕊要点得像花椒一样,花枝末梢要画得像鼠尾。树枝要分成三叠,用墨要有浓淡变化,梅花有正面和背面,花蕊形态也多种多样。
您本来就已经领悟了绘画的真谛,我再啰啰嗦嗦说这些偈语般的话也是多余的了。谁家要是得到了您画的墨梅挂在屏风上,再把我的这首诗题在画的下面,那也是美事一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