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占得中吴第一清,莼鲈里社可鸥盟。 七层灯火重湖影,千尺阑干两市声。 欵乃歌分长短律,往来帆带古今情。 三高岂是无名利,祗与时人有重轻。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松江一带的美景与独特人文氛围,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以下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松江啊,占据了中吴地区最为清幽秀美的地方。在这里,我能和喜爱莼菜鲈鱼的乡亲们相处,还能与那自由自在的鸥鸟结为盟友,过上惬意的生活。 夜晚,松江上那七层塔楼上的灯火,映照在重重湖面上,光影交错,美轮美奂。沿着那千尺长的栏杆漫步,能清晰地听到两岸集市上传来的热闹喧嚣声。 江上渔夫划船时唱起的“欸乃”歌声,就像长短不一的优美诗篇。往来穿梭的船只,仿佛带着古往今来的悠悠情思,让人感慨万千。 古代的三高(通常指春秋范蠡、东汉严光、唐陆龟蒙)难道真的是不追求名利吗?只不过他们所看重的名利和当时的世人有所不同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叶茵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逾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