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居士见马祖

孰是心空者,谁为选佛人。 笊篱二尺柄,簸箕三寸唇。

译文:

这首诗不太好直接以直白的方式逐句精确翻译成符合日常表达的现代汉语,因为它带有浓厚的禅宗机锋意味。不过我尝试尽量解释其大概意思: 到底谁才是真正内心空明、了悟佛理的人呢?又有谁能算得上是那精挑细选出来追求佛道、堪为佛子的人呢?就好像那笊篱有二尺长的柄,簸箕有三寸长的边一样(这里笊篱和簸箕看似是平常之物,在禅宗语境中它们的形象特征代表着一些难以言说的佛理,它们简单质朴的形态暗示着世间万物本就如此,要从这平常事物中去领悟佛性)。 庞居士和马祖都是禅宗史上的人物,此诗或许是借他们的故事来传达一种对参禅悟道者的审视和对佛理的独特感悟。
关于作者
宋代释了惠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释了惠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