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之谏议见惠文房四宝内有巨砚尤佳因以谢之

铜雀或常闻,未尝闻金雀。 始愧林下人,识物不甚博。 金雀出何所,必出自灵岳。 剪断白云根,分破苍岑角。 既为之巨砚,遂登于纶阁。 水贮见温润,墨发知瀺濯。 窗下喜鉴开,案前惊月落。 见赠何慇懃,欲报和知璞。 胡为不且留,洪化用斟酌。 胡为不且留,贤人用选擢。 胡为不且留,奸人用诛削。 胡为不且留,生灵用安泊。 则予何人哉,拜贶徒惊矍。 须是笔如椽,方能无厚怍。

译文:

平时常常听闻有铜雀台相关的事物,却从来没听说过金雀砚。这让我这个隐居山林之人感到羞愧,我见识的东西实在不够广博。 这金雀砚出自哪里呢?想必是从灵秀的山岳中开采而来。它就像是从白云的根部被剪断,从青山的一角被分割出来。 既然被制成了如此巨大的砚台,便得以登上这朝堂的官署。把水注入砚中,能看出它质地温润;研磨起墨来,能感受到它的顺滑。 在窗下,看着这砚台就像镜子展开般令人欣喜;在桌案前,它又宛如明月落下般让人惊叹。 您赠送我这砚台是多么地殷勤啊,我想报答却如同不认识美玉一样不知如何是好。 为什么不暂且留下这砚台呢?用它来记录宏大的教化之事,仔细斟酌相关事宜。为什么不暂且留下它呢?用它来书写选拔贤才的事迹。为什么不暂且留下它呢?用它来记载惩处奸人的过程。为什么不暂且留下它呢?用它来书写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功绩。 而我算什么人呢?拜受这赏赐,只是徒然惊慌失措。必须要有像屋椽那么粗的笔,我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珍贵的馈赠而不感到羞愧啊。
关于作者
宋代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