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皇极经世后

朴散人道立,法始乎羲皇。 岁月易迁革,书传难考详。 二帝启禅让,三王正纪纲。 五伯仗形胜,七国争强梁。 两汉骧龙凤,三分走虎狼。 西晋擅风流,群凶来北荒。 东晋事清芬,传声宋齐梁。 逮陈不足算,江表成悲伤。 后魏乘晋弊,扫除几小康。 迁洛未甚久,旋闻东西将。 北齐举爝火,后周驰星光。 随能一统之,驾福于巨唐。 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 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中央。 一万里区字,四千年兴亡。 五百主肇位,七十国开疆。 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 或创业先后,或垂祚短长。 或奋于将坠,或夺于已昌。 或火兴无妄,或福会不祥。 或患生藩屏,或难起萧墙。 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 谈笑萌事端,酒食开战场。 情欲之一发,利害之相戕。 剧力恣吞噬,无涯罹祸殃。 山川才表里,丘陇又荒凉。 荆棘除难尽,芝兰种未芳。 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 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 柰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

译文:

在远古质朴的自然状态消散之后,人类社会的道德和秩序便得以确立,而法规制度起始于伏羲氏的时代。 随着时光的流转,岁月不断变迁,那些流传下来的书籍里关于往昔的记载,也难以详尽而准确地考证了。 唐尧、虞舜开启了禅让王位的贤德传统,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则致力于匡正国家的纲纪法度。 春秋五霸凭借着有利的地理形势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称霸一时,战国七雄更是相互争斗,个个野心勃勃、逞强好胜。 西汉和东汉时期,涌现出诸多如龙凤般杰出的人物,国家繁荣昌盛。然而到了三国鼎立之时,各方势力如同虎狼一般激烈角逐。 西晋时期,文人雅士崇尚风流清谈,但很快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南下,带来了灾祸与混乱。 东晋时期,社会仍保留着一些清逸的风气,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宋、齐、梁几个朝代。 到了陈朝,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了,江南地区陷入了衰败与悲伤之中。 北魏趁着东晋的衰败崛起,努力治理国家,使得社会有了一些小康的景象。但北魏迁都洛阳后不久,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齐的统治如同微弱的火光,短暂而渺小;后周则像闪耀的星光,有一定的影响力。 隋朝最终实现了天下的统一,为之后繁荣昌盛的唐朝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政权更迭如同过客在旅舍中往来匆匆,天下百姓生活在动荡不安之中。 如果没有真正的君主出现,又怎么能使国家安定、天下太平呢? 这广阔的万里疆土,历经了四千年的兴亡更替。先后有五百多位君主登上皇位,七十多个国家开拓疆土。 有的君主能够统一天下,使四海归一;有的则只能控制一方,偏安一隅。 有的君主开创基业,有的继承前人的事业;有的王朝国运长久,有的则转瞬即逝。 有的国家在即将衰败时奋起复兴,有的则在昌盛之时被他人夺取政权。 有的国家因意外的变故兴起,有的则遭遇不吉利的福运而走向衰落。 有的祸患源于边疆的藩镇势力,有的灾难则起于宫廷内部的争斗。 有的问题是因为邻国关系处理不当,有的则是国家内部的弊病已经深入膏肓。 谈笑之间就可能引发事端,酒食宴会也可能成为争斗的战场。 人的情欲一旦放纵,就会引发利害冲突,相互伤害。 各方势力竭力地相互吞并、掠夺,使得无数百姓遭受无穷无尽的灾祸。 曾经作为国家屏障的山川依旧存在,可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却已变成荒凉的丘陇。 荆棘杂草难以除尽,美好的品德和事物就像尚未芬芳的芝兰。 龙蛇般的奸佞之人横行于世间,珍贵的玉石如同在昆仑山岗上被击碎一般,美好事物遭到破坏。 周公和孔子善于阐述美好的道德和制度,老子和庄子能够倡导顺应自然、身心和谐。 无奈他们的言论在现实中已难以完全践行,人们又怎么能真正忘却世俗的欲望和烦恼呢?
关于作者
宋代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