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自贻

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静中照物情难隠,老后看书味转优。 谈麈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 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余子若为谋。 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 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 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 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译文:

当年我志向远大,意气风发,有气冲秋空之势,如今再回想起来,真觉得十分羞愧。 事情到了非要勉强去谋划的时候,都是些琐碎小事;如果没有真正领悟大道,那一切都只是虚幻缥缈。 在安静的状态下观察事物,情感很难隐藏;年纪大了之后看书,更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滋味。 我从容地拿着拂尘与宾客交谈,可那一封封推荐的奏章却多次耽误了公侯们(可能指推荐不当)。 已经承蒙贤才俊杰对我另眼相看,我也顾不上妻子儿女埋怨我头发花白还不务实。 像谷口的郑子真那样的贤士我哪敢奢望能比得上,那学邯郸学步的寿陵少年又该如何谋划自己呢。 炼丹鼎里的“龙虎”(代指炼丹之事)我早已忘了去看守,棋盘上的山河局势我也不再去研究探讨。 在晴朗的窗边,我一觉初醒,那几声鸟儿的啼鸣声刚刚停歇。 我用写诗来换取林泉间的美好景致,用饮酒来酬谢风月良辰。 一年三百六十天就像离弦之箭般飞逝,我怎么能让自己的胸怀被闲愁所占据呢。
关于作者
宋代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