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喜晴检阅计院纪以舂容之篇敬用韵为谢

乐天何爱咏,尧夫非好吟。 愧乏康济术,粗怀饥溺心。 弥旬雨翻屋,耄倪泣苍䫒。 微臣职刍牧,痒痛入肌深。 行若负刺芒,坐如隠毡针。 再拜告神明,寸心秉坚金。 蠲租还已债,议狱并弛刑。 但求讲实政,何暇竞虚名。 天威咫尺临,昏翳忽开明。 宿苗既丰硕,穉秧靡飘淫。 阿香亦效灵,排阴吐洪音。 推出太阳辉,天外旋收声。 老守宽近忧,浊醪呼客斟。 客有劝翁归,前身岂傅霖。

译文:

白居易并非是真的喜好吟诗,邵雍也不是天生就爱吟咏。 我惭愧自己缺乏经世济民的办法,只是心里始终怀着对百姓疾苦的关切。 连续十来天大雨倾盆,都快把屋子掀翻了,老人和小孩们对着苍天悲泣。 我作为地方官员,百姓的痛苦就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深入肌骨。 我走路的时候就像背上扎着刺,坐着的时候如同身下藏着针,一刻不得安宁。 我两次拜祭,向神明恳切祷告,我的一片赤诚之心坚如金子。 我下令减免百姓的租税,偿还他们所欠的债务,审理案件时也尽量宽大处理,放宽刑罚。 我只想着推行切实可行的政策,哪有闲工夫去追逐那些虚名。 似乎上天近在咫尺,感受到了我的心意,很快就驱散了阴霾,天空放晴。 田里之前种下的庄稼长得愈发丰硕,刚插下的秧苗也不再被雨水肆意冲刷。 掌管雷雨的神阿香也显灵了,它排开阴云,发出洪亮的声音。 接着推出了灿烂的太阳,随后雷声就在天边渐渐消失。 我这个地方长官总算暂时放下了近忧,唤来客人一起斟饮浊酒。 客人劝我归乡,说我前世莫不是那能兴云致雨的傅说吧。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