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连昼夜之雨尤可喜再用前韵

佛貍索死离龙庭,堪笑披猖欲背城。 釜为水悬忧后爨,弓因雨弱失长兵。 突三千人如电扫,诛两万户若风行。 又报广南腾露布,太平从此慰皇情。

译文:

这首诗围绕战争与胜利展开,以下是翻译成的现代汉语: 那像佛貍(指代北方入侵的敌人)一样的家伙自寻死路地离开了他们的老巢,可笑他们还如此张狂,妄图负隅顽抗、背城一战。 敌军的处境糟糕,煮饭的锅就像被水悬空一样,他们担忧后续没法生火做饭;弓因为连日的雨水变得疲软无力,失去了远程攻击的威力。 我方的军队勇猛无比,三千突击队员如闪电般横扫敌军,诛杀敌方两万户人家就像风在疾速前行一样势不可挡。 又传来消息说,广南地区也传来了告捷的文书,从此天下太平,这足以宽慰皇上的心情啦。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