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回胡计院数字韵就送其行

与君托乡闾,东野连西墅。 谁知俯仰闲,各各岁年暮。 当时同队鱼,十已九捐故。 君抱珪璧姿,方获展寸步。 梁栋须群材,榱桷共支拄。 生从匠石园,一一居王所。 何必效鸥凫,江湖任来去。 但须饱读易,细玩奇耦数。 问之何将迎,终然抱璞素。 砥柱三门津,波澜自流注。

译文:

我和您都是同乡之人,东边的村子和西边的田庄紧紧相连。谁能料到,在这俯仰之间,我们都已到了暮年。 当年一起如鱼群般同行的伙伴们,十个人里已经有九个都去世了。您怀有如同珪璧一般美好的资质,这才刚刚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 要建造宏伟的房屋,需要众多的木材,大梁和椽子共同支撑才能撑起整个建筑。就像从能工巧匠的园子里挑选木材一样,每一根好木材最终都能去到适合它的地方,也就是为王所用。 您又何必效仿那些鸥鸟和野鸭,在江湖间自由自在地来去呢。您只需要饱读《易经》,仔细琢磨其中奇偶数变化蕴含的道理。 别人问您如何待人接物、应对世事,您始终要保持自己的纯真质朴。就像那矗立在三门津的砥柱山一样,任凭周围的波澜肆意流淌,您自岿然不动。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