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览辉仪凤下高岑,有道朝廷夬决阴。 宣室礼成熙洽象,明堂乐奏治安音。 嘉祥已庆连金颖,盛事还祈献石砧。 只道太平无以报,谁知尧德舜功深。

译文:

这首诗整体较为典雅庄重,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那象征祥瑞的凤凰,沐浴着光辉从高高的山峰飞下,这预示着有道的朝廷能够果断地消除阴霾。 在宣室之中,举行完庄重的礼仪,呈现出一片和乐融洽的景象;在明堂之上,奏响欢快的乐曲,传出国家安定祥和的声音。 如今已经值得庆贺的是,祥瑞不断出现,如金色的谷穗般美好;还期望能有更多的盛事出现,就像献上珍贵的石砧那样值得铭记。 我本以为太平盛世没有什么能够用来报答,却没想到这太平背后是如尧帝、舜帝般深厚的功德啊。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