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用喜雨韵三首 其二

喜极夫何恨不禁,五更霜角夜声沈。 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 久客情怀愁似织,休官时候梦非簪。 宝陀老子相怜否,苦海应援绠万寻。

译文:

这首诗整体意境悲愁,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译文: 我心中喜悦到了极点,可那无法抑制的愁恨也随之而来。五更时分,寒霜中号角的声音渐渐沉寂在夜里。 这雨,仿佛是塞北征战的士兵流干的泪水,又像是点碎了江南漂泊游子的心。 长久在外客居,我的情怀就像那交织的愁绪一样,杂乱又繁多。到了辞官归隐的时候,梦想也不再是头戴簪缨身居高位。 普陀山的菩萨啊,您可会怜悯我吗?请用那万寻长的绳索,来援救我这深陷苦海的人吧。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