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用喜雨韵三首 其二

颓年寒暑不能禁,休较玄枵与实沈。 自古难销儿辈口,从来幸契老天心。 农登稼穑多储宝,盗息萑蒲罕窃簪。 持此效君强曝背,庶几三径许归寻。

译文:

人到了垂暮之年,已经难以承受寒暑的侵袭了,也就别再计较天上的玄枵星和实沈星的位置变化了(玄枵和实沈是古代星次名,这里象征时间和命运等难以掌控的因素)。 自古以来,就很难堵住那些年轻人的悠悠之口(可能指难以让他人不议论纷纷),不过幸运的是,自己的心意一直和老天爷的心意相契合。 这场喜雨让农民的庄稼获得丰收,他们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就如同拥有了宝贵的财富;同时,因为庄稼丰收,社会也更加安定,那些原本可能会去做强盗的人(“萑蒲”指代盗贼聚集之地)也很少再去干偷窃的勾当了。 我就带着这样丰收的喜讯去效力于君主,虽然我已年老,只能像在太阳下晒背的老人一样尽力而为,但也许这样能让我在告老之后有机会回到那归隐的小路(“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去探寻我的隐居生活。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