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云霾几日障危岑,户牖绸缪要背阴。 又是撩空孤雁唳,那堪穴壁乱蛩音。 潘郎寂寞嗟轻箑,楚女凄凉起断砧。 大抵人生嫌老大,一回秋思一回深。

译文:

这是一首诗,下面是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连日来,厚重的云雾一直笼罩着高耸的山峰,就像给山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要赶紧修缮好门窗,并且选择背阴的地方居住以防暑气。 此时,一只孤雁在高空中发出凄厉的叫声,声音划破长空,让人听了心里揪得紧紧的。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墙洞里的蟋蟀也在杂乱地鸣叫着,那声音交织在一起,更添了几分烦闷。 曾经潇洒的潘郎如今也倍感寂寞,只能无奈地叹息着手中那把轻薄的扇子,它已渐渐派不上用场。而楚国的女子在这凄凉的氛围中,开始捣起了寒衣,那断断续续的砧杵声,仿佛敲在了人们的心坎上。 大概人生就是这样,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渐渐老去。每到秋天,这浓浓的秋思就涌上心头,而且每经历一次秋天,这秋思就更深一层,就像一杯越泡越浓的茶,让人愈发沉醉在这哀愁之中。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