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掩月 其一

游云纷扰混太清,苍茫万里晦月明。 岂是贞明能为改,却缘外面纵且横。 纵横云霭尽能拨,一轮即见当天发。 当天皎皎月照人,今古何曾人照月。 千江万江月尽圆,千人万人谁知焉。 李白江头捉月死,尽笑李白醉而颠。 江中那有月可捉,举首独立空茫然。 空茫然,月在天,古来祗有一心传。 休教心外便便言,当时岂啻李白醉江边。

译文:

### 全文翻译 游动的云朵纷纷扰扰,搅乱了清澈的天空,那苍茫的万里空间,把明月的光辉都遮蔽了。 难道是那皎洁的明月自身的光亮能被改变吗?其实是因为外面纵横交错的云朵遮挡啊。 只要能把纵横的云霭都拨开,马上就能看到那一轮明月在天空中大放光芒。 当空皎洁的明月照着人间,从古至今,又有几人曾用心去体悟这明月呢。 千万条江河里都映照着圆满的月亮,可千千万万的人又有谁真正了解这其中的深意呢。 李白在江边想要捉月而死,大家都嘲笑李白是喝醉了发癫。 江里哪有月亮可以捉呀,人们抬头独立在江边,只能感到一片茫然。 这茫然之中,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自古以来,只有那一颗纯粹的心才能领悟这其中的真谛。 不要在内心之外随便发表言论,当时又何止是李白醉倒在江边,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理解这明月的奥秘啊。 ### 解析 这首诗以云遮月为意象,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云代表着外界的干扰和迷惑,月象征着真理、本真。诗人认为,真理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改变,就像明月不会因为云的遮蔽而失去其本身的皎洁。人们应该拨开外界的纷扰,用一颗纯粹的心去体悟真理。诗中还以李白捉月的典故为例,说明很多人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只是盲目地嘲笑他人,实际上自己也处于迷茫之中。整首诗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关于作者
宋代詹初

詹初,字以元,休宁(今属安徽)人。体仁宗姪。为学崇奉朱熹。始为县尉,后以荐为太学录。因上疏乞辨邪正,忤韩侂胄,罢归,遂以讲学为事。所著凡二十一卷,因所居曰流塘里,故名《流塘集》,其集毁于火。后其子阳于詹体仁家得残稿,编为一卷,已佚。明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裔孙景凤等重刊于初读书故址寒松草阁,分为三卷,因名《寒松阁集》。事见本集有关序跋。 詹初诗,以明嘉靖刊《宋国录流塘詹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寒松阁集》(简称四库本),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