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大慧师,道鸣东南。 率先伏膺,横浦紫岩。 繇是徧交,渡江诸老。 钩党牵连,优游岭岛。 至今微言,皎若日星。 公忽开卷,如暗得灯。 遂登蓬山,乃掌太史。 金銮应制,倚马万字。 平生补衮,用功最深。 群媢众嫉,独天赏音。 宝祐一疏,据经引义。 申救大臣,惟有去耳。 疑公前身,即二张公。 与大慧师,所立一同。 末劫浮荣,磨灭谁纪。 晚节芬芳,公真不死。 公于大慧,世异心通。 儒喜诋佛,公愈推宗。 紫岩之铭,过者必式。 酷哉秦火,毁珠陨璧。 公重感慨,伐石再镌。 著语未了,骑鲸翩然。 某畴昔亲奉麈尾,霏屑冰座,墨妙堆几。 俛仰之间,事往迹陈。 更几百年,复生斯人。
祭端明尤木石
译文:
从前大慧禅师,在东南地区以道闻名。最早衷心信服他的,是横浦和紫岩两位先生。从此大慧禅师广泛结交,与渡江而来的各位前辈都有交往。后来因党争被牵连,他悠闲自在地在岭岛一带生活。直到现在,他的精妙言论,还像太阳和星星一样明亮清晰。
您偶然翻开大慧禅师的著述,就如同在黑暗中得到了明灯。于是您登上了蓬山(指秘书省),还掌管了太史的事务。在金銮殿上应和皇帝的诏命写作,倚着战马就能写出上万字的文章。您一生为补救朝政缺失而努力,下的功夫最深。虽然遭到众多人的嫉妒和诋毁,但只有上天能赏识您的才华和用心。
宝祐年间您的一道奏疏,依据经典引经据义。为营救大臣,表达了只有让其离去这一观点。人们怀疑您的前世,就是两位张公(这里可能指历史上以正直敢言著称的张姓人物)。您和大慧禅师,所树立的品行和成就的事业是一样的。末世的虚浮荣耀,会被磨灭,有谁会去记载呢?而您晚年的高尚品德和美好声誉,您的精神真正不会消亡。
您和大慧禅师,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心意相通。儒家之人喜欢诋毁佛教,而您却更加推崇佛教宗派。紫岩先生的铭文,路过的人必定会肃然起敬。可残酷的灾祸(这里的“秦火”代指破坏),让珍贵的铭文像被毁的珠宝、陨落的美玉一样消失。您对此深感感慨,命人重新刻石。话还没说完,您却像骑鲸仙去一样与世长辞了。
我从前曾亲身侍奉在您身边,听您谈论时话语如冰屑纷飞般精妙,您的墨宝堆满了几案。转眼间,往事已成过去,痕迹也已陈旧。再过几百年,还会再出现像您这样的人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