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

吴儿鸣𫇛吴波里,作劳耳热歌声起。 初犹哇咬杂吁嚱,后方激讦如怨詈。 芳洲日夕西风来,含情宛转声更哀。 君不见杜老行吟曲江曲,楚臣羁思蘼芜绿。 世知忠义铸伟辞,不知正是阮籍唐衢哭。 吴时明月梧宫秋,月光曾照吴王愁。 国人悲怜子胥死,写出高台草荒麋鹿游。 词亡千古留遗调,南楫北帆昏复晓。 尽知往事祇苍烟,渺渺漫漫飞白鸟。

译文:

吴地的少年在吴地的水波里划着船桨,劳作得耳朵发热,歌声便响了起来。 一开始,歌声还夹杂着含糊不清的音调与感叹声,到后来,歌声变得激烈而尖锐,就像是在怨恨怒骂一样。 日暮时分,芬芳的小洲上吹起了西风,歌声饱含深情、婉转悠扬,听起来更加哀伤。 你难道没看到杜甫在曲江畔边走边吟诗的情景,还有屈原在长满蘼芜的绿地上抒发着羁旅的愁思。 世人都知道忠义之情能铸就伟大的诗篇,却不知道这些诗其实就像阮籍和唐衢的痛哭一样,是内心悲苦的宣泄。 吴国时的明月照着梧宫的秋色,那月光曾经照见了吴王的哀愁。 吴国人悲叹伍子胥含冤而死,描绘出高台荒芜、麋鹿游荡的凄凉景象。 当年的歌词虽然已经失传,但那遗留下来的曲调却流传千古,江面上南来北往的船帆,从黄昏到拂晓,不停穿梭。 人们都知道过往的事情如今只留下一片苍茫的烟雾,唯有那白鸟在渺渺漫漫的江面上飞翔。
关于作者
宋代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 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