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歌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齐。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赐宴会曾孙,幔亭结云霞兮彩桥跨虹霓。 欲访仙迹兮搜剔地灵,溯洄乘舟兮陟险杖藜。 身轻欲生羽翰兮扪烟萝而蹑天梯,下视人境杳邈兮但见乱峰参错相高低。 龙洞通天池兮岩鹤舞双翎,铁骨藏玉匣兮玉蜕和香泥。 月浸观音石兮恍有金身现普陀,风号玉女峰兮疑是湘江虞妃啼。 仙馆学堂兮闻书声,丹炉茶灶兮晓烟迷。 船架半壑兮使星会泛河汉归,机留古洞兮天孙去作牵牛妻。 棋盘开岩石兮钓台瞰晴川,岩有虎啸兮窠有金鸡栖。 狮子伏岩兮耀日气犹鲜,仙羊化石兮眠云青草萋。 大小藏蕴灵异兮下有龙湫水泠泠,一线天通九有兮旁有风洞凉凄凄。 翰墨罗列兮因之生兴,廪石高贮兮可以忘饥。 红尘迥绝兮山中发兰桂,神仙何许兮云间闻犬鸡。 茶洞幽窅兮悬崖飞瀑布,桃源深邃兮沿流得径蹊。 有人卜居大隠屏兮学宗周孔事盐虀,但见此心止止兮炼成大药服刀圭。 武夷君去后兮有十三仙之同时,代不乏人之兮仙阶陆续跻。 或尸解兮只履归去,或飞升兮铁笛长嘶。 以今视昔兮吴李可接踵,不须怀古兮感慨而怆凄。 作诗勉同志兮欲倩仙掌摩丹崖,我醉挥椽笔兮大书特书而留题。

译文:

天下的山水,武夷称得上是第一奇山与美溪。山中那能让人羽化成仙的洞穴,和大王峰、天柱峰相互并立。 不知是哪一年的中秋佳节,玉帝曾赐下盛宴宴请武夷君的后人。那幔亭峰云霞缭绕,彩桥就像横跨在虹霓之上。 我一心想要寻访仙人的踪迹,探寻这天地间的灵秀。于是乘船逆流而上,遇到艰险处就拄着藜杖前行。 我感觉自己身轻如燕,好似生出了羽翼,攀着如烟的藤萝,登上那如上天阶梯般的山峰。向下俯瞰,人间的景象变得那么遥远模糊,只看见那错落有致、高低不齐的山峰。 龙洞与天池相通,岩上的仙鹤舞动着双翅。山中仿佛藏着仙人的铁骨与玉匣,还有那和着香泥的玉蜕。 月光洒在观音石上,恍惚间好似有金身菩萨出现在普陀山上。狂风在玉女峰呼啸,让人怀疑是湘江畔的虞妃在啼哭。 在那仙馆学堂里,似乎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炼丹的炉灶和煮茶的茶灶旁,清晨的烟雾弥漫。 船架在半山腰的沟壑,仿佛使者之星从银河归来;古老的山洞里还留着织布机,就像织女离去成了牵牛星的妻子。 岩石上有像棋盘一样的图案,钓台俯瞰着晴朗的河流。山岩中不时传来老虎的咆哮,鸟巢里有金鸡栖息。 狮子形状的岩石卧伏在那里,在阳光下依旧散发着鲜活的气息。仙羊化成了石头,静静地卧在云雾缭绕、青草萋萋的地方。 大小藏峰蕴含着神奇灵异,下面有清凉的龙湫水潺潺流淌。一线天与广袤的大地相通,旁边的风洞凉气袭人。 这里翰墨题刻众多,让我诗兴大发。高高的廪石仿佛储存着粮食,让人可以忘却饥饿。 山中远离尘世喧嚣,兰花和桂树肆意生长。不知神仙在哪里,只在云间偶尔听到犬吠鸡鸣。 茶洞幽深静谧,悬崖上瀑布飞泻。桃源谷深邃难测,沿着溪流能找到蜿蜒的小径。 有人在大隐屏峰下择地而居,以周公、孔子的学说为宗,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只见他心境宁静,炼成了神奇的丹药。 武夷君离去之后,还有十三位仙人一同在此修行。一代又一代不乏修道之人,陆续登上了仙阶。 有的仙人尸解仙去,只留下一只鞋子;有的仙人则乘鹤飞升,铁笛长鸣。 从现在回看过去,吴、李等仙人的事迹我们也可以追随。不必怀古伤今,为此感慨悲伤。 我写下这首诗来勉励志同道合的人,真想请仙人的手掌在丹崖上题字。我带着醉意挥动如椽大笔,尽情地书写,留下这篇题咏。
关于作者
宋代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