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太虚画竹石

竹魂竹魄竹精神,飞落潇湘淇水濒。 千竿万竿竞青翠,吹风饮露千来春。 先生笔端自风雨,惊起竹魂无著处。 一点水墨化成龙,龙孙飞去鵞溪住。 先生把笔无逡巡,造物不敢私为春。 新梢劲节森寒玉,鸾凤无处栖梦魂。 晋人神仙如孙且,画竹每每天作雨。 唐人神仙如张臻,画竹每每闻鴈鸣。 先生自得入神手,一竿两竿发于酒。 当时大醉呼墨奴,一笔扫出竹千亩。 酒力安能夺化工,先生炼就金丹红。 一粒阳光照肺腑,森罗万象罗心胸。 有时持出风竹叶,银海不寒皆震慑。 有时持出雪中枝,恍如冻碧欺涟漪。 复能濡墨作石块,天然峭拔古且怪。 沙中伏虎草中犀,教人持向蓬莱卖。 竹之清虚石坚硬,以此发明真性命。 使人观石及爱竹,知有真个赵元静。 先生醉时常风颠,世人眼孔无神仙。 我今珍藏数本画,云鹤来也公归天。

译文:

竹子有着它独特的魂魄和精神,仿佛从潇湘之地、淇水之畔飞落而来。那成千上万的竹子,竞相展现出青翠的色泽,它们迎着风、饮着露水,历经了千百个春秋。 赵先生的笔端仿佛自带风雨之势,这气势惊得竹魂都无处安身。一点水墨在他笔下,幻化成了蛟龙,竹的幼芽仿佛化作龙孙飞到了鹅溪居住。 先生拿起笔来毫不犹豫,就连造物者都不敢独自将春色私藏。新长出来的竹梢和刚劲的竹节,如同寒玉般森然挺立,让鸾凤都找不到栖息的梦境之地。 晋代有像孙且那样如神仙般的人,他画竹的时候常常能让天空下起雨来。唐代有像张臻那样如神仙般的人,他画竹的时候常常能让人听到大雁的鸣叫声。 先生自己练就了入神的画技,常常在酒后画出一两竿竹子。当时他喝得酩酊大醉,呼唤书童拿来笔墨,一笔下去就仿佛扫出了千亩竹林。 酒力哪能比得上自然的造化之功呢,先生其实是炼就了金丹,那金丹散发的阳光般的光芒照亮了他的肺腑,世间的万千景象都罗列在他的心胸之中。 有时候他拿出画着风中竹叶的画作,让人即使身处寒冷的银海也会被震慑。有时候他拿出画着雪中竹枝的画作,那画面恍惚让人觉得是冻住的碧玉在涟漪中显得格外突出。 他还能用墨画出石块,那些石块天然峭拔,古朴又怪异,就像沙中的伏虎、草里的犀牛,让人都想拿着这样的画作到蓬莱仙境去售卖。 竹子的清虚和石头的坚硬,通过先生的画作揭示出了真正的性命之理。让人看了石头、爱上了竹子,就知道有个真正超凡的赵元静先生。 先生喝醉的时候常常像疯癫了一样,可世间的人眼光短浅,不懂得他的神仙之态。如今我珍藏着先生的几本画作,等到云鹤飞来的时候,先生却已经归天而去了。
关于作者
宋代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