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画鱼者

昔日僧繇所画鱼,三十六鳞依翠蒲。 徐高画中多画鱼,鼓鳞扬鬣今为图。 古人妙画犹不朽,今人妙处古未有。 郭丹青者冠古今,天下画鱼第一手。 画到妙处手应心,心匠巧甚机智深。 纸上溶溶一溪水,放出鲦鲿二三尾。 金鳞锦鬣红玉鬐,圉圉洋洋戏波里。 小鱼如针同队行,𪡋喁水面随风萍。 掷头掉尾浮沉势,三聚二散游跃意。 笔分浓淡计万鳞,划须点眼匀墨痕。 状如抛尺量波练,复似穿梭掷水纹。 宛然鱍鱍巢青藻,渔翁未钓先吹火。 壁上鱼跃水不流,稚子睥睨敲针钓。 君今画到入神处,此画一出声尤著。 鱼虽无肠有活意,玉波浸荇澄寒渚。 深恐后夜或雷雨,化作龙飞禹门去。

译文:

从前张僧繇画过鱼,画里那三十六尾鱼,依傍着翠绿的蒲草。徐高也常在画中画鱼,让鱼儿鼓着鳞片、扬起鱼鳍,跃然于画图之上。 古代人的绝妙画作至今仍不朽,而如今画家的妙处是古人未曾有的。这位姓郭的丹青高手,绘画技艺冠绝古今,是天下画鱼的第一把好手。 他画画到了妙处,手随心走,心思巧妙,机智深沉。在纸上仿佛有一溪波光粼粼的流水,里面游出了几条鲦鱼和鲿鱼。那鱼有着金色的鳞片、锦缎般的鱼鳍和红色的鱼脊,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在水波里嬉戏。 小鱼像针一样,成群结队地游着,在水面上张着嘴,如同随着风飘动的浮萍。它们摇头摆尾,有沉有浮,时而聚成三群,时而散成两队,尽显游跃的意态。 画家笔下用浓淡不同的笔墨描绘出成千上万的鱼鳞,仔细地勾勒鱼须、点上鱼眼,均匀地留下墨痕。画中的鱼,形状就像用尺子量着水波的线条,又好似在水中穿梭的梭子,留下一道道水纹。 它们仿佛活生生地在青藻间穿梭游动,让渔翁还没下钓就先燃起了火,准备烹鱼。挂在壁上的画里,鱼像是要跃出画面,而水却仿佛静止不流,引得小孩子斜着眼,敲着针准备去钓鱼。 您如今画画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幅画一问世,名声会更加显著。画里的鱼虽然没有内脏,却充满了鲜活的意趣,如玉般的水波浸润着荇菜,清澈的寒渚展现在眼前。真担心后半夜要是有雷雨,这些鱼会化作龙,跃过禹门而去。
关于作者
宋代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