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诗

太乙坛前偃月炉,不消柴炭及吹嘘。 金翁跨虎归瑶阙,姹女骑龙到雪壶。 采得三斤寒水玉,炼成一颗夜明珠。 从兹只用抽添法,产个婴儿一似渠。

译文:

在太乙神坛前面,摆放着那形如偃月的丹炉。这神奇的丹炉啊,不需要柴炭来燃烧加热,也不用人为去鼓风助燃。 铅汞所化的金翁,威风凛凛地骑着老虎,一路朝着瑶宫仙阙归去;而象征着汞的姹女,则悠然自得地骑着蛟龙,来到了那如同冰雪般纯净的壶中。 经过一番奇妙的修炼,成功采得了三斤如同寒水般清冽纯净的美玉般的灵物。接着持续炼制,最终炼就了一颗能在黑夜中散发璀璨光芒的宝珠。 从这以后啊,就只需要运用巧妙的抽添火候之法,就能够孕育出一个如同那夜明珠般神奇的“婴儿”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首道教炼丹诗,诗中充满了道教炼丹术语和象征意象,以上翻译是基于对这些术语常见理解进行的意译,可能和炼丹的实际内涵还有所差异。
关于作者
宋代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