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行

忆昔当年十四五,尝看秋潮到江浒。 飞裾径上酒家楼,凭栏直望潮生处。 数百里间名海门,悠悠一线色如银。 渐近江心痕渐大,汹涌声吞十万军。 须臾潮头高数丈,众潮随接皆奔上。 中有雄心拍浪儿,几点红旗争荡漾。 风前缥缈夺标来,神蛟鬼鳄俱摧颓。 监潮侯有伍胥在,但见𣸣薄旋推回。 后来沙涨西兴口,潮势何曾十分有。 水上人骑骒马行,车如鸡栖马如狗。 数年之后不可当,漰湃惊闻洗目塘。 汪洋且拨菜园去,坝子桥边亦渺茫。 神臯内史承天旨,摆桩叠石曾料理。 至今遏捺逾十年,桩石如城牢在水。 江头人谓可安居,连年不奈还忧虞。 西风吹潮半夜起,子胥之怒知何如。 阴威作寒带烟雾,卷石掀沙出幽府。 堪羡云中拍浪儿,踏著危机不怕危。 乘除消长君休忽,牢执长竿一面旗。

译文:

回忆起当年我十四五岁的时候,曾到江边去观看秋潮。我扬起衣摆径直登上江边酒家的高楼,凭靠着栏杆直直望向潮水涌起的地方。 那数百里宽的地方名为海门,远远望去,潮水起初就像悠悠的一条白线,颜色如银一般。随着潮水渐渐靠近江心,痕迹越来越大,那汹涌的声音仿佛能吞没十万大军。 不一会儿,潮头就有好几丈高,其他的潮水紧随其后,都奔腾而上。其中有心怀壮志的弄潮儿,举着几点红旗在浪涛中奋力争游、起伏荡漾。 他们在风中轻盈敏捷地夺标归来,仿佛连神蛟鬼鳄见了都要被挫败气势。传说监潮的神是伍子胥,只见潮水汹涌拍击,又很快被推了回去。 后来西兴口泥沙淤积,潮势再也没有从前那么壮观。江面上有人骑着母马行走,车子像鸡笼一样小,马也像小狗一样瘦弱。 几年之后,潮水的威力又变得不可阻挡,奔腾澎湃的声音在洗目塘都能惊人地听到。潮水汪洋一片,甚至淹没了菜园,坝子桥边也变得一片渺茫。 地方长官奉了皇帝的旨意,安排人打桩、堆叠石块来治理水患。至今已经遏制住潮势十多年了,那些桩石像城墙一样牢固地立在水中。 江边上的人都说这下可以安心居住了,可连着几年还是忍不住担忧。半夜里西风吹起潮水,伍子胥的愤怒不知达到了何种程度。 潮水带着阴森寒冷的气息和烟雾,像从地府中卷出石头、掀起沙子。真羡慕那些在潮水中弄潮的健儿,脚踏着危险却丝毫不惧怕危险。 事物的兴衰变化你可不要忽视,要牢牢握住长竿上的那面旗帜,时刻保持警醒。
关于作者
宋代李龏

李龏(一一九四~?)(生年据本集《癸卯元旦》“五十平头今日到”推定),字和父,号雪林,祖籍菏泽(今属山东),家吴兴三汇之交(今属浙江)。以诗游士大夫间,据本集《八月三十日小园桂香清甚招同僚吟赏忆刘判官叶令君》诗,似曾短期出仕。享年登八十。有《吴湖药边吟》、《雪林采苹吟》、《雪林撚髭吟》、《雪林漱石吟》、《雪林拥蓑吟》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江湖后集》中存诗一卷,另有集句诗《梅花衲》一卷、《剪绡集》二卷传世。《湖州府志》卷九○有传。 李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第一卷。汲古阁影宋抄《梅花衲》、《剪绡集》为第二至四卷。均分别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