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陈刚父挽诗 其一

名在江湖久,青袍鬓已霜。 苕人师凿齿,莲幕客君房。 甫为思芹去,还遭撼树伤。 清朝公道厄,埋骨竟凄凉。

译文:

您提供的这首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您的名声在江湖间流传已久,身着青色官袍时两鬓已然如霜。 您就如同当年被苕地人尊崇的习凿齿一般德才兼备、受人敬仰,又像在幕府中才华出众的楼君卿一样有卓越的才学。 刚刚因为思念家乡美食而离去,却又遭受了无端的伤害。 在这清明的朝代里,公道却被阻碍,您最终凄凉地埋骨他乡。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