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通判挽诗 其二

碎剧更尝久,跻攀鬓已皤。 题舆嗟命啬,制锦得名多。 铭好传千载,梁摧付一窠。 书丹慙钝笔,回恻甚于苏。

译文:

你提供的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下面是其现代汉语翻译: 您长久以来历经各种琐碎繁杂的事务,不断努力进取,可如今两鬓已然斑白。 曾以通判身份辅助州郡长官,可叹命运不济,然而您在治理地方时却赢得了众多美誉。 您的墓志铭文定能流传千载,可如今您却如梁木崩塌般离世。 我惭愧自己这笨拙的笔来为您书写碑铭,内心的哀伤悲痛比当年苏子瞻哭祭友人还要深切。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