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提举挽诗 其一

三为一疏凤鸣阳,去国投闲两鬓霜。 早有重名居豸府,晚因同姓误君王。 恰还使事逢新政,已峻卿班入太常。 止尼不知何物祟,清时竟失鲁灵光。

译文:

这首诗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您三次呈上一篇奏疏,那如凤凰鸣叫般的正义之声震动朝堂。离开京城过上闲适生活时,您两鬓已布满如霜的白发。 您很早就拥有极高的声名,任职于御史台。晚年却因为和同姓(可能是指同姓的权臣之类,连累到自己)的缘故而让君王产生了误解。 您刚刚圆满完成出使的任务,就赶上了新的政策推行。您官阶已经很高,进入太常寺任职。 不知道是什么邪祟阻止了您继续前行,在这清平的时代,竟然失去了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物。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