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声喧翰墨场,晚寻兰芷到湖湘。 刘郎未得文章力,涪老空怀书传香。 埋璧奈何从石衒,好竽滋甚况琴亡。 山房宿处成终诀,怅忆交情四十霜。
李提举挽诗 其二
译文:
早年的时候,您就在文坛声名远扬,才华出众,在笔墨纸砚间尽情挥洒才情,引得众人瞩目。到了晚年,您就像那寻觅香草的贤士一般,前往湖湘之地探寻人生的真谛。
就像当年的刘郎(这里可能是暗指有才却未得重用之人),空有满腹文章却未能凭借文章之力实现理想抱负;又如同涪老(指黄庭坚),虽有着如书香般令人敬仰的学识和品格,却也只能空怀着才情。
可惜啊,您就像被埋起来的美玉,却遭遇到像石衒那样(可能是指不良之人)的事情;原本就有很多滥竽充数之人,更何况现在像您这样如琴音般美妙出众的人也离世了。
还记得在山房住宿的那次相聚,没想到竟成了我们最后的诀别。四十年来的交情令人惆怅又怀念,那些过往的情谊都只能在回忆中浮现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