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节斋挽诗 其二

国重穆陵搜巨典,帝咨宿学进隆名。 那知幻境空花散,不待藏山史草成。 笔冢长存堪怅恨,书棺何益谩哀荣。 西山门第今无几,落尽残星泪眼盈。

译文:

在宋理宗(穆陵是宋理宗的代称)当政时,国家重视收集重大的典籍,皇帝常常咨询那些饱学之士,还赐予他们尊贵显隆的名声。 谁能料到,人生就如同虚幻的境界、空中的花朵一般消散了,陈节斋还没等到他那些可以藏之名山的史学著作完成就离世了。 他生前写坏的笔堆积成冢,这留存下来的景象实在让人感到怅然遗憾;就算在棺材上书写他的生平事迹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徒增哀荣罢了。 西山先生真德秀(“西山门第”可能与真德秀相关,当时一些学者受其影响)门下的传人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看着这如残星般渐渐消逝的传承,我泪水满盈了眼眶。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