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节斋挽诗 其一

诸贤名并端平见,一老音存正始遗。 改纪重来时领袖,持荷独立右尊彝。 心忘世易身难乞,家著书多人少知。 省闼才辞留史馆,可怜便入八哀诗。

译文:

在端平年间,众多贤才的声名一同显现,而陈节斋这位老者,他的风采就如同正始之音般传承下来。 改元之后,他再次成为当时的领袖人物,手持荷囊(指任职重要官职),独立于朝堂,宛如受人尊崇的尊彝礼器般庄重且重要。 他心中忘却了世事的变迁,本想抽身而退却难以如愿。他家著有很多书籍,却鲜少有人知晓。 刚刚才辞去省闼(朝廷官署)的职务,本应留在史馆继续发挥作用,可惜的是,转眼间他就进入了如杜甫《八哀诗》所悼念的贤人之列,令人十分惋惜。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