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

世似江河去,还闻返朴时。 久藏天下富,不拾道中遗。 行者歌如砥,谁与叹泣岐。 锄金宁弗顾,守剑烈能知。 楚国亡弓在,荆山抵玉嬉。 抱茅嗟薄俗,屋破呼群儿。

译文:

这世间的风气就像江河之水滚滚流逝,不过也听闻有回归质朴淳厚的时候。 人们长久地拥有着天下的富足,即便在路上看到遗失的东西也不会去捡取。 在路上行走的人歌声悠扬,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又有谁会像杨朱那样对着岔路悲叹命运的不确定呢。 看到锄地时挖出的金子也不会多看一眼,坚守自己的操守就如同烈女般坚定不移。 就像楚国人丢了弓,也抱着豁达的态度,觉得反正还是楚国人得到;又如同在荆山嬉戏时,人们不会为了美玉起贪念。 想想那些抱着茅草的行为,真让人感叹世风浅薄啊,就像杜甫屋破时,只能呼唤群童一样无奈。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