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曲通诸海

直道行今古,渊源妙莫穷。 百川虽若曲,大海必皆通。 酬酢几千变,周流共一中。 问津非断港,无水不归东。 洙泗源尤正,河汾派亦同。 纵横嗟末学,滥说未为雄。

译文:

### 逐句翻译 1. **直道行今古,渊源妙莫穷。** 从古至今,那正确的道理、大道一直畅行。而这大道的根源和奥秘,是无穷无尽、难以探究透彻的。 2. **百川虽若曲,大海必皆通。** 众多的河流看起来河道弯弯曲曲的,但最终一定会流入大海,和大海相通。 3. **酬酢几千变,周流共一中。** 世间的各种交往、应对变化多端,就像河流千回百转一样,但它们就如同百川归海一般,共同遵循着一个根本的道理。 4. **问津非断港,无水不归东。** 如果去探寻正道,就不能找那些断流的小港口,因为所有的水最终都会向东流入大海,就好比所有的事物最终都会遵循根本的道理。 5. **洙泗源尤正,河汾派亦同。** 洙水和泗水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源头,它们的源头非常纯正。而河汾之地,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其流派和洙泗所代表的文化根源是相同的。 6. **纵横嗟末学,滥说未为雄。** 那些追求旁门左道、言辞纵横捭阖的末流学者实在让人叹息。他们随意乱说,这种行为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有见识、有气魄。 ### 整体理解 这首诗以河流最终都能汇入大海为比喻,阐述了世间万物虽变化多样,但都遵循着一个根本的道理。同时,强调了文化和学问要有纯正的根源,批评了那些不追求正道、随意乱说的末流学者。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