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有行车

野水云何涸,咨嗟为久晴。 昔曾移艇去,今见有车行。 石已磷磷白,流无脉脉生。 不愁濡辔渡,只恐细鱼惊。 宁复沧洲兴,空余野渡名。 秋霖看拍岸,还听棹歌声。

译文:

野外的河水为什么干涸了呢?我不禁叹息,都是因为长时间的晴天啊。 以前这里还能撑着小船来来去去,如今却能看到车子在原本是河道的地方行驶。 河底的石头全都露了出来,泛着白花花的光,水流也不再有那种含情脉脉缓缓流动的样子。 如今不用担心过河时弄湿缰绳,只是怕这干渴的环境会惊扰到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小鱼。 哪里还会有去那沧洲隐居游玩的兴致呢,只剩下“野渡”这个虚名还在。 真希望秋天能多下些雨,雨水拍打岸边,到那时还能再次听到划船人的歌声。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