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谷诗集跋

人间好诗不易得,江湖近事诗之厄。 梅花知己欠逋翁,明月论交无太白。 何人识尽谷中云,将渠去作天南客。 凤冈传酒赋凝香,龙岭行歌欣应拍。 题书忽与燕同来,入手恍如鳞有获。 彩霞封裹策二三,珠露穿排首千百。 吟将麈柄击玉壶,听是冰弦调锦瑟。 岂惟句字费推敲,好是典刑见风格。 问之乃是吾故人,对此悠然记畴昔。 杏园初会固匆匆,蓬省旧游思历历。 我今娱老但醉眠,君要惊人更精索。 诚哉老子共风流,龟堂主人忧火逼。 料知得意风月前,独立长歌天地窄。 生民清庙要新声,底处当行求巨擘。 看君定作出谷云,鹤书已到罗含宅。

译文:

在这世间,优秀的诗作实在是难以寻觅,而当下江湖的种种状况,更是成了诗歌发展的阻碍。就像如今,咏梅的诗缺少像林逋那样真正懂梅花的知己来创作,写明月的诗也没有像李白那样能与明月论交的天才诗人。 有谁能真正读懂那山谷中的云呢?有人把他送到了天南之地。在凤冈,大家一起饮酒,他赋诗,诗韵如香气般凝聚;在龙岭,他边走边唱,歌声欢快地应和着节拍。 忽然有书信随着燕子一同到来,拿到手中,感觉就像捕到了大鱼般欣喜。信里装着两三册诗集,那诗行如同被彩霞包裹,一首首诗作又好似用珍珠般的露珠穿连起来的。 吟诵他的诗时,我仿佛拿着拂尘敲击玉壶,听他的诗又如同听到冰弦弹奏锦瑟的美妙乐音。这诗可不仅仅是字句经过了精心推敲,更重要的是能从中看到他高雅的典范和独特的风格。 一问才知道,这诗集的作者是我的老朋友,面对这些诗,我悠然地回忆起往昔的时光。当初在杏园初次相会,那场景匆匆而过;在秘书省的旧日交游,回忆起来却清晰如昨。 如今我已年迈,只图在醉眠中安享晚年,而你却想要以惊人的诗作继续苦心钻研。确实啊,我们这些人都有着风流的情怀,就像陆游(龟堂主人)也忧虑时代文风如火逼近。 我料想你在清风明月前创作时必定得意非凡,独自放声高歌时,会觉得天地都显得狭窄了。如今百姓和宗庙祭祀都需要新的诗歌之声,到哪里去寻找能引领诗坛的大家呢? 我看你一定会像出谷的云一样声名远扬,朝廷征召贤才的诏书已经到了你家。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