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京山书院

天南胜处是京山,精舍新成数百间。 柱石规模何整整,衣冠人物想班班。 昌黎教法依然在,安定家声喜复还。 受用不穷书富贵,吾侪本领学曾颜。

译文:

在南方的众多好地方里,京山绝对称得上是胜境,那里新建成了数百间精致的学舍。 书院的建筑柱石坚固,整体规模规整有序,让人想象到在这里学习的学子们个个仪表堂堂、人才济济。 就像当年韩愈在教育上的良好方法依旧留存一样,京山书院也传承着优秀的教育理念;又欣喜地看到像胡瑗(安定先生)那样良好的教育家风范重新回归。 沉浸在书籍的知识海洋中,能获得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我们这些人应该学习曾子和颜回的求学精神与品德修养。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