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岭口仓季高兄用后村韵 其二

灶户年年减,苛征可奈何。 给符催起火,输赋仰晴波。 民困官谁察,兄贤政必和。 虽云纲有本,久例克除多。

译文:

这首诗表达了对灶户艰难处境的同情和对苛政的批判,同时对友人的贤能治理充满期待。下面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盐场的灶户一年比一年减少,面对官府如此苛刻的征收,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官府下发文书催促灶户点火煮盐,而灶户们只能指望着晴朗的天气、平静的水波来产出足够的盐,好拿去缴纳赋税。 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可是又有哪位官员真正去体察过他们的艰难呢?兄长你贤明善良,在任上施行的政策必定能让百姓和谐安定。 虽说国家的盐政有其根本原则,但长久以来,那些不合理的克扣和额外征收实在太多了。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