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溪缘之论闻善友颇不能堪戏成八句

作室道谋虽不可,同舟义等又何疑。 自贤必去能贤也,不受何宗是受之。 非马固知难喻马,围棋恐未及看棋。 溪干老子归来笑,忆到行河集议时。

译文:

修建房屋却向过路人征求意见,虽然这样做不太可取;但既然大家同坐一条船,就意味着有着共同的道义,这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如果总是自认为自己贤能,那必然会排斥真正贤能的人;不接受别人的意见,那到底什么样的才是应该接受的呢? 就好像用“非马”的概念去理解“马”,本来就很难说得通;就像下棋的人,可能还比不上在一旁冷静观棋的人看得明白。 溪边的老者回来后不禁发笑,这让他回忆起当年在黄河岸边众人聚集在一起商议事情的情景。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