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缘渐毕再用冬字韵

未雪为梁正御冬,主缘賸喜得支公。 如膺下手知谁会,与洧褰裳涉不同。 列屋饥贫几似鹤,高轩来往谩如虹。 成裘岂有毛堪聚,不待青铜助半通。

译文:

这首诗较难理解,下面是尽量准确的现代汉语翻译: 在还未下雪的时候把桥建造起来,正好可以抵御冬日的寒冷,负责造桥事宜的人特别高兴能得到像支公(高僧)一样贤能之人的支持。 好像有人在一旁帮忙下手,但谁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义呢,这和《诗经》里“溱与洧,方涣涣兮”中人们撩起衣裳过河的情景是不一样的。 那一排排屋子里饥寒贫困的人多得如同仙鹤一般(这里“几似鹤”或形容其多且处境孤苦),那些乘坐高大华丽车辆来来往往的人,不过就像天边的彩虹一样虚幻。 想要做成一件皮裘,哪里有足够的皮毛可以聚集起来呢,也等不到用青铜制成的像半通印那样的财物来资助建桥之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首诗用词较为古奥,部分意象和典故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翻译可能存在偏差。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