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记方流

玉水何从记,工因卞璞求。 若非藏异宝,那得有方流。 远派来玄圃,潜珍向某洲。 璧沉疑月在,斗折认波浮。 山鬼休持献,江神不暗投。 磬襄何入海,应为访鸣球。

译文:

这一汪如玉般清澈的水流,究竟从哪里来该如何去记录呢?工匠们是因为卞和所献的璞玉才去探寻它的源头。 如果这水里不是隐藏着奇异的珍宝,又怎么会有这样方正规则的水流呢? 它那悠远的支流从传说中的玄圃而来,神秘的珍宝就潜藏在某一处洲渚之中。 水中仿佛沉下了美玉,让人怀疑是月亮落入了水里;水流曲折如北斗,能看到波光在水面上浮动。 山鬼啊,你就别拿着宝物来进献啦;江神也不会暗中投掷宝贝出来。 古代的乐师磬襄为什么要入海呢?应该是为了去寻访那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美玉啊。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