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有幽人骨,兰如处子姿。 二者岂不贵,清矣仁未知。 美哉水芙蓉,百花谁庶几。 可爱非可狎,不癯亦不肥。 充然德之容,莹矣仙之肌。 芬芳不容挹,既远而有遗。 洛阳妖艳品,红紫薄易萎。 东篱败坏相,著枝黏如𥻿。 此花虽已落,泛泛看红衣。 有房如栗玉,尚以金丝围。 吟玩苦不足,赋予何其奇。 因思爱莲说,稽首百世师。 非汝溪不爱,非溪不汝宜。 何人斯取斯,有道者似之。
咏莲花
译文:
梅花有着隐士般清逸的风骨,兰花好似未出阁的少女般娇柔多姿。这两种花难道不珍贵吗?它们确实清雅,但在体现仁爱方面却还难以断言。
美丽啊,水中的莲花!百花之中有谁能与它相媲美呢?它惹人喜爱却不可轻慢亵渎,体态不瘦也不肥,恰到好处。它周身洋溢着道德的光辉,肌肤如同仙人般晶莹剔透。它散发着芬芳,却难以让人轻易采摘把玩,即便远远观赏,那韵味也久久留存。
洛阳那些娇艳的花品,红的紫的,颜色艳丽却容易凋谢枯萎。东篱下的残菊呈现出衰败的模样,花瓣黏在枝头,毫无生气。
莲花虽然也会凋谢,但那飘落的花瓣如红衣般漂浮在水面,别有一番意趣。它的莲房如同栗玉般温润,还有金丝般的脉络环绕。
我反复吟诵赏玩,总觉得还不够,这莲花所蕴含的特质是多么奇特啊!由此我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不禁对这位百世之师深深行礼致敬。
不是濂溪先生不爱其他花,而是只有莲花才最适合他。什么样的人会喜爱莲花呢?大概是那些有道德、有操守的人吧。
关于作者
宋代 • 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