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潘同舍南归袖诗为惠奉和一首

南郡谈经得誉还,久知言行有防坛。 合从金帖毡书后,便入宫花院柳间。 雅抱清如漉明月,俗情险甚渡扬澜。 慇懃话旧溪干去,好友相期向道山。

译文:

这首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酬和诗。下面是将其翻译成较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潘同舍在南郡讲授经学,载誉而归,我早就知道他言行端正,有着自己的学问根基和威望。 在经历了一番在塞外金戈铁马、文书往来的生涯之后,如今他就要步入那有着宫花院柳的官场仕途之中。 他高雅的情怀如同过滤后的明月般清澈纯净,而世俗之人的心思险恶得就像在扬澜湖(一般指代凶险的水域)中行船。 我们在溪边殷勤地叙旧,好友之间相互期许,期望他能在那学问的殿堂里有所建树。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