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柞山肠字一首

县知书卷饱撑肠,一倡殷勤十和章。 茅卷三重怜杜屋,株高八九羡韩堂。 利名谁信为缰锁,圣知人犹比桁杨。 万事不如祇浩饮,葡萄切莫换西凉。

译文:

我深知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肚子里全是学问。你发起一次唱和,我便热忱地和了十首诗来回应。 我怜惜杜甫,他那简陋的茅屋只有三重茅草,居住环境如此破败;又羡慕韩愈,他家中种植的楸树有八九株那么高,庭院显得颇有气象。 谁能真正相信名利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束缚着人呢?就连圣明之人,也觉得世人被名利所困,就如同被桁杨(古代加在脚上或颈上的刑具)禁锢一般。 世间万事,都比不上畅快地大饮一场。可不要像有些人用葡萄酒去换那西凉之地的什么东西呀,要尽情享受当下饮酒的乐趣。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