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木相参歌

溪翁结茅傍溪南,近山绕屋青如蓝。 天垂四野云到地,千顷万顷罗松杉。 着亭小小寄面势,往来万象窗中含。 有时倚杖日未吐,但见云木朝相参。 苍苍古木大百围,白云无心出复归。 云无尽藏木不老,云木千载长依依。 我醉呼云云不飞,风和万窍如埙箎。 此时此景谁能画,既以名亭聊赋之。

译文:

溪边的老翁在溪水南岸搭建了一座茅屋,屋子周边环绕着青山,那山色翠绿得犹如靛蓝一般。 天空笼罩着四方原野,云朵低垂几乎触到地面,成千上万亩的松杉树罗列其中。 在这儿建了一座小小的亭子,凭借地势而建,来来往往的万千景象都仿佛被收纳在了亭子的窗户之中。 有时候我拄着拐杖出门,太阳还未升起,只能看见云雾和树木在清晨相互交织、融合。 那苍苍郁郁的古老树木,树干粗壮得需要上百人才能合抱,白云悠悠,毫无心机地飘出又飘回。 云朵蕴含着无尽的奥秘,树木也不会衰老,云和树千百年来长久地相互依偎。 我喝醉了酒,呼唤着云朵,它却静静停在那儿不飞走,微风轻拂,山林间的万千孔洞发出的声音,就像埙和箎演奏出的美妙音乐。 这样的时刻、这般的景色,有谁能够画出来呢?既然用“云木相参”来命名了这座亭子,那就姑且写首诗来记述它吧。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