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浪中碧眼胡,赤脚笑踏雁衔芦。 太平寺主不知我,观音后身谁诳渠。 是身如幻本来空,偶然游戏非神通。 当年涉海向震旦,扁舟本与商胡同。 君不见壶丘弟子御风飞,犹有所待周笑之。 又不见横抛锡杖渡水僧,回瞻黄檗称大乘。 此胡法器更奇在,何曾以此为圣解。 萧郎不悟义不留,却要时人略惊怪。 异时埋骨寄熊耳,万里西归提只履。 忽从葱岭遇宋云,雅意依然今日是。 此图谁笔面如活,客来却咏凌波袜。 若将底事比渠侬,老胡暗中定羞杀。
题达磨渡芦图
译文:
在那汹涌翻卷着白色浪花的浪涛之中,有个碧眼的胡人,他光着脚,笑嘻嘻地踩踏在大雁衔着的芦苇之上。
太平寺的住持不了解我,又有谁会去欺骗他说这胡人是观音的后身呢?
这肉身如同梦幻,本来就是空的,他不过是偶然来世间游戏一番,并非凭借什么神通。
当年达摩渡海前往震旦(中国),其实就跟乘坐扁舟的商人没什么两样。
你没看到壶丘子林的弟子能驾风飞行吗?可他还是有所凭借,所以被庄子嘲笑。
你也没看到那位横抛锡杖渡过江水的僧人吗?他回头瞻望黄檗山,自称得到了大乘佛法。
这位达摩祖师的法器更是奇特,但他可从来没把这当作是超凡的圣解。
梁武帝萧衍没能领悟达摩的教义,达摩也不留恋,却引得当时的人颇为惊奇。
后来达摩在熊耳山埋葬了自己的肉身,提着一只鞋子万里西归。
忽然在葱岭遇到了宋云,他高雅的意趣到如今依然未变。
这幅图是谁画的呀,画中的达摩栩栩如生,客人来了却吟咏起曹植笔下凌波微步的洛神。
要是拿别的事情来跟达摩祖师相比,祖师在冥冥之中定会感到羞愧的。
关于作者
宋代 • 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