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老移居图

忆昔移居诗,在集篇篇好。 就中语奇绝,最是涉与岛。 谁欤作此图,题以杨通老。 行行四五人,长短各有荷。 瓢者帽且髯,席者头不裹。 或牧而尚髫,或负而似跛。 孟光衣颇宽,灵照袖亦拖。 一儿解持箠,一儿才剪箠。 处士独跨馿,牛乃背其媪。 彼羊驱于前,彼猫肩于左。 琴二荻篮双,生计亦甚伙。 应嫌俗子知,必住深山可。 低眉得何句,手卷岂其稿。 若逢李十二,定复歌饭颗。 薏苡或招谗,胡椒能惹祸。 君子哉若人,万物备于我。

译文:

记得往昔那些关于移居的诗作,在诗集里每一篇都写得十分精妙。 其中诗句尤其奇特绝妙的,最属卢仝和贾岛的篇章。 是谁绘制了这幅画呢,画上题的是杨通老的移居之事。 画面上一行走着四五个人,各自扛着长短不一的东西。 拿着水瓢的人戴着帽子还留着胡须,席地而坐的人没裹头巾。 有的放牧的还是个小孩,有的背着东西像是个跛子。 那妻子孟光穿着颇为宽松的衣服,女儿灵照袖子也长长的垂着。 一个孩子懂得手持鞭子,一个孩子刚刚能摆弄鞭子。 处士独自骑着毛驴,牛背上驮着老妇人。 羊群在前面被驱赶着,猫被扛在左边的肩膀上。 还有两张琴和两个荻草编的篮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也算不少了。 他应该是嫌弃世俗之人知晓自己的行踪,必定要住在深山之中才好。 他低头思索能想出怎样的诗句呢,手中的卷轴莫非就是他的诗稿。 如果他遇到了李白,肯定又要像李白说的那样在饭颗山头吟诗了。 就像马援因为薏苡可能招来谗言,元载因为胡椒惹来灾祸。 这位君子真是了不起啊,认为自身已具备了世间万物的道理,不受外物纷扰。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